当前位置: 学院动态 学院新闻

学生工作部学生管理之心理育人篇

学生工作部心理咨询中心(以下简称“中心”)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,按照《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》《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(2023-2025年)》等文件要求,积极构建教育教学、实践活动、咨询服务、预防干预、平台保障“五位一体”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和早发现、早评估、早预防、早干预的“四早教育”预防体系,着力打造全方位、多层次的心理育人格局,全面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。

“五位一体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

一、教育教学

1.课程体系建设

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,将《大学生心理健康》课程作为大一新生公共基础必修课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,设置了2学分,32课时,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覆盖全体学生。

2.师资队伍培养

学院狠抓教师队伍建设,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,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、学术研讨会等活动,鼓励教师考取相关专业资格证书,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,为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坚实的人力保障。

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

二、实践活动

1.心理活动

中心依托世界睡眠日、毕业季、5•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、世界精神卫生日等契机,每年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主题活动。活动形式涵盖心理趣味越野、心理茶话会、团体心理辅导、心理健康知识竞赛、心理主题班会、心理漫画、心理情景剧等。通过这些活动,将心理健康知识以更加生动、形象的方式传递给学生,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深入体会心理健康的重要性,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、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。

开展心理趣味越野活动

开展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

2.社团引领

为扩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辐射面,提升学生在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,中心成立了“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”,协助中心开展心理健康工作,包括学生心理健康排查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、开展丰富有益的心理健康活动以及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朋辈辅导。

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

三、咨询服务

为做好常态化心理咨询服务,中心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预约制,充分利用心理咨询中心个体咨询室、情绪宣泄室、沙盘游戏室、团体辅导室等功能室做好学生的咨询及服务工作。每学年完成线上线下200余人次个体心理咨询。

个体心理咨询室

四、预防干预

1.建立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

中心于2021年12月建立“学院—系部—班级—宿舍”四级心理健康工作网络,2023年11月建立《管家婆168彩图心理危机干预与实施办法》,构建“早发现、早评估、早预防、早干预”的“四早教育”心理危机预防工作体系。

同时,为了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覆盖面和受益面,中心于2022年10月在五系成立系部心理工作站,负责在中心的指导下开展系部心理健康教育、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。

另外,为进一步筑牢心理健康防线,中心定期对辅导员、心理委员、宿舍长、安保人员和宿管员等相关人员开展定期培训,提升他们对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应对能力。

开展辅导员专题培训

对心理委员、宿舍长开展专题培训

2.定期普查

中心每学期组织1次心理健康普查,运用科学有效的心理测评工具,如症状自评量表(SCL-90)、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(UPI)等,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,形成全院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反馈报告。及时建立心理健康排查台账,对存在心理困惑的学生进行访谈和回访,建立“一生一档”进行追踪关注。

3.建立心理危机月报表制度

2021年12月建立一月一查、一人一策、一人一档模式,分级、分类、分系管理,防范化解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。

开展2024级高职新生心理测评

五、平台保障

1.数字赋能促进心理育人

充分利用“心理健康教育大数据平台”“心理自助系统”“管家婆168彩图微信公众号”等平台开展网上心理测试、心理咨询预约、心理知识普及等工作,构建了自由、便捷的心理服务形式,为学生自助解决心理困扰提供了便捷路径和有效渠道。

心理自助系统

2.健全规章制度

制定涵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,如《管家婆168彩图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实施办法》,明确工作标准、流程和责任,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章可循。

3.资源整合与投入

整合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资源,与医院、高校、中小学等建立合作关系,如:学院与贵州医科大学人文学院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,搭建心理健康教育交流平台。此外,为了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,学院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,确保师资培训、设备购置、活动开展等工作顺利进行。

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

实践教学基地授牌仪式

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重在预防、久久为功的系统性工作。今后,中心将继续坚持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为指导,以学生心理和谐与发展为主线,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各项环节,让学生享有专业化、系统化、精准化、温情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,开创心理育人工作新局面,实现心理育人质量显著提升。